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坚强党性、端正党风、严肃党纪,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经磨难仍不断开创历史伟业的政治密码和宝贵经验,也是新征程上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坚强保证和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要求“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面向未来,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不断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催化孕育未来产业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能源绿色转型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进一步推动绿色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将绿色转型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更加凸显这项任务的紧迫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2024年经济工作,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大势,对202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重点任务作了全面部署,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贵州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结合起来,逐项推进细化落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奠定了价值基础。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重要思想蕴含一系列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标识性概念和科学逻辑等元素,其中,标识性概念是“基座”,是基础、是根基,在科学体系中发挥支撑性作用;科学逻辑是“筋骨”,在科学体系中起连通性作用,二者共同构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全球生态治理、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家风关系全社会优良风气的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第3期《求是》杂志刊发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中强调,“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
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正是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全面把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基础上,《决定》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原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我国经济处在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的重大关口,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规律,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