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理论体系的背后,都是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基础的。正如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新世界观作为基石一样,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建立在坚实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如果不能够整体地、系统地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就不能真正领悟其精髓要义。注重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哲学基础的整体性把握,着力研究作为理论整体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综合性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对于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消除贫困事关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是世界性难题。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供启示和参考。向世界讲好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让中国减贫经验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推进人类的反贫困进程,既是世界的期待,也是中国的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创造了人类减贫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讲好脱贫攻坚故事既是系统总结宣传脱贫攻坚伟大成就的需要,也是凝心聚力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需要。宣传思想战线要将其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和重大历史责任,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讲好中国脱贫攻坚故事。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经受风险挑战、创造伟大成就、不断成长壮大的重要基因和密码。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发展时期,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战胜众多风险挑战、创造诸多人间奇迹的重要精神支撑,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奋进新时代,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是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提升能力和素养的迫切需要,是践行为人民办实事理念的重要体现。
庚子伊始的这场疫情,来势异常凶猛,情况极其复杂,对人类生命威胁极大,阻击之艰难超乎想象。然而,中国在最短的时间遏制住疫情的蔓延,且在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保证物资供应充足,人民正常生活,社会稳定不乱。中国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所取得的成果,让国人骄傲,使世界震惊。而其中关键,正是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场史诗级的全民抗疫,再次彰显了中国制度优越性、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的力量,再次体现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极其重要性,再次证明党的领导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当前,我国已经取得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阶段性重要成效,认真回顾疫情发生初始应对过程,语言问题表现比较凸显,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进驻武汉48小时内编写出了《国家援鄂医疗队武汉方言实用手册》(简称“手册”)和《国家援鄂医疗队武汉方言音频材料》,以帮助病患沟通。由此,笔者认为,凡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有必要增加语言预案。突发事件由于具有突然性、影响大、后果严重等属性,其预案体系必须做到尽可能周全。无论哪一类突发事件,语言沟通的作用都不可忽视。事实上,语言沟通在突发事件过程中,确实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经过长期实践和理论思考,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政权制度上,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政党制度上,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城乡社区,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正风肃纪反腐既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得到人民拥护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持以正风肃纪反腐凝聚党心军心民心,坚决惩治腐败、纠治不正之风,坚决清除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消极因素,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让人民始终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的编纂和颁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的生动实践,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民法典是新时代的人民法典,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